產品橫幅廣告

台灣夜店排行

(也許當時光線太亮的原因)。1928年,「第五屆德國廣播博覽會」在柏林開幕。展會中電視第一次作為公開產品展出。有線的機械電視傳播訊號的距離和範圍非常有限,影像也相當粗糙,無法顯示精細的畫面。因為只有幾分之一的光線能透過尼普可夫盤的孔洞,為得到理想的光線,就必須增大孔洞,擔畫面將十分粗糙。要提高影像的解析度,必須增加孔洞數目,但是,孔洞變小,能透過來的光線便會減少,影像便會模糊不清。機械電視的這一缺陷導致這種技術的淘汰。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經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提高技術,貝爾德研製的電視效果越來越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成立了「貝爾德電視發展公司」。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貝爾德電視的傳送距離有了較大的改進。193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映像用的攝像管和映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放映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富蘭克林學會首次給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電子電視系統。其他發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類似系統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靜態影像或者動態影片的電子系統。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個把電子掃描電視攝像機和電子掃描電視接收機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動態,黑白圖像的系統。不幸的是,他的攝像機需要很強的光線,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斷。在英國,艾薩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羅金的想法開發了馬可尼-電磁干擾(Marconi-EMI)自己的電子攝像管,這個設計構成了為BBC製造的攝像機的核心部件。使用這種攝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條405線的服務被架設在亞歷山德拉宮的攝影棚內,由安裝在維多利亞大廈頂上特殊製造的桅杆形天線進行廣播。它暫時替隔壁的貝爾德機械電視系統進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備最佳解析度。而桅杆形的天線一直沿用至今。這台完全用電子電視系統播放的節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導,共使用了3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佐利金發明的全電子攝像機,但這台機器體積龐大,
TOP